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凉山日报——德昌: 供港果蔬基地开启农业升级之门

2018-09-19

一条灌溉沟渠,水样检测达到直接饮用标准,且一直处于动态检测中,确保无污染;

 

一个果园,进出只能步行或乘坐电瓶观光车,园区内甚至不能抽烟;

 

一种绿色的葡萄,终端市场每斤售价约为300多元,品质最佳的,甚至高达1万元12串。

 

在德昌县巴洞镇前进村,一个看似普通的农业基地,却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人们对“田间地头”的认知。看到农技专家像呵护宝贝一样看管这里的土地、水和空气,再听一听基地负责人给你算一笔亩产价值,瞬间就会对“寸土寸金”有了更直观认识。

 

而事实上,这也正是德昌县委县政府引进该项目的目的之一。它如此生动告诉我们:环境是资源、观念是财富、技术是价值、品质才能赢得未来!

 

 

 基地外观朴实。尽量保持生态自然,减少对环境的人工影响,是有机农业项目的特色之一。

 

德昌县巴洞镇的供港果蔬基地虽然就建在通乡公路边,但并不醒目。

 

因为467亩的基地居然没有一点“大场景”的镜头感。大棚薄膜覆盖处,东一片西一块,其间点缀着野花野草和树木房屋,再加上弯曲的水泥生产便道,就和当地任何一处乡村田园没有区别。

 

“这也太原生态了吧?”

 

“对了,供港果蔬基地需要的环境就是原生态!”接话的,是刚从基地内打工出来的当地农民,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花园式综合示范园区设计效果图。

 

项目落地 优质生态是前提

 

基地内主产葡萄。9月的阳光下,沉甸甸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一颗颗翠绿喜人,任谁也意料不到,这果苗是今年3月底才栽下的,6月份就开始挂果,如今已快成熟,而且品质上好。 

 

不过,“当年栽当年见效益”只是这种高端农业的优势之一,据基地农技专家介绍,基地农产品的最大优势是安全健康和极高品质,最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则是苛刻的环境要求和严格的生产工艺。

 

即将成熟的高端水果——“香印青提”。

 

环境有多好?前进村村主任陈兴富指着葡萄架旁边的排水沟说:“这可都是山泉水,每个月都要抽样检测,全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

 

原来,这个供港果蔬基地是两岸三地首家有机农业基地,主要面向港澳及国内高端市场。按照供港澳标准、香港信誉农场标准和香港有机认证中心标准,优质生态环境是项目选址的先决条件。2017年10月底,一个由新西兰、台湾、香港、澳大利亚等地有机农业专家组成的考察队来到这里,对照有机农业选址标准,再三检测了巴洞镇前进村的空气、水和土壤的安全标准,结果显示,这三大要素都完全符合要求。

 

这让前进村的村民们有点意外:长期以来,当地都只发展有水稻、桑葚等传统种植农业,乡亲们普遍收入并不高,曾一度很羡慕那些产矿和建有工厂的地方。没想到,到了如今,这远离钢筋水泥的自然村庄,居然因为环境天然而成了“宝地”,让那些来自“大地方”的专家竖着大拇指一个劲夸赞。

 

投入生产 有机农业把关严

 

意外很快变成了惊喜。几天后,项目真的落地在此了,县、镇、村三级领导组成征地工作组,快速启动了征地工作。400多亩地,涉及218户农民,征地工作却只用了短短一周。随后,德昌正式拉开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序幕:

 

——不惜投入修复土地。

 

陈兴富清楚地记得,11月15日,又有一组专家来到这里,开始对土地进行修复。“据说是要补充什么元素,每亩地投入了近6000元进去。地都宝贝成这样,种出来的东西肯定稀罕得很!”

 

——严格制定劳动规范。

 

与此同时,大棚和排水设施建设也快速推进,很快,基地的基础设施工程就完成了,项目方购置回几辆电动观光车,正式宣布汽车不能开进园区,只能步行或乘坐这些观光车。同时宣布的还有很多规定,比如不能在园区内抽烟,不能喧哗,不能乱丢垃圾等等。

 

按照约定,基地用工将优先聘请征地农民及巴洞镇的村民。因此,当地村民都是以一种准员工的心态来看到基地的发展,对于工作纪律,当然必须了解并遵守。大伙儿纷纷议论:“种了一辈子地,第一次听说这么严格的劳动纪律。不丢垃圾还能理解,人家讲卫生嘛,但这烟也不能抽,话也不能喊,难道种的东西非常娇气,熏不得也吵不得?”

 

——系统开展岗前培训。

 

可不就是熏不得、吵不得!很快,第一批被基地聘用的农民开始接受岗前培训,在中外农技专家的系统授课下,终于对“有机农业”有了初步认识。刚开始还有些不以为然的农民们很快就被专家们讲述的内容和用视频展示的现代农业深深吸引了——原来,真正营养健康美味的农产品,都是在生态优质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原来,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也可以生产出那么好的农产品;原来,真正完全无污染的优质健康食材,可以卖出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价钱!

 

——生产流程科学严谨。

 

2018年3月,基地正式开始栽种葡萄苗。村民王刚作为首批被聘用的工人,以每天收入100元的薪金方式,开始了他的现代农业打工之旅。

 

“之前上了那么久的理论课,对这里要求的严格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真正干起来才发现,我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据王刚介绍,他和村里大多数农民一样,也经历过烤烟种植的规范化培训,而且作为一直在土里刨生活的人来说,种个什么水果蔬菜,实在是太轻车熟路了。结果真到了葡萄苗下地那天,基地负责人却如同对待一群从未干过农活的人一样,喊了五位专家来到现场,每人每组带10名员工,手把手地传授栽种的方法,并反复示范反复检验,直到所有人都能够一个环节不差地完成整个操作程序,才又开始教第二组的人。

 

教完了栽种技巧和规范,专家们又开始仔细验看王刚等农民工的劳动成果,一旦发现某位员工操作不当,便立即喊停重新示范讲解,直到这位员工改正过来并确认其操作完全达标才继续工作。

 

“说实话,我从没见过要求这么严格的农活,每一步都不能错。但是我们累,那些农技专家更累。因为我们最多时有300人在基地打工,专家们每天都要不停讲不停示范,嗓子都说哑了。”

 

本来,面对如此严格甚至苛刻的工作要求,当地农民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服气的。不过,随着交往的加深,王刚等人对这些专家是越来越佩服,最后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原来,休息的时候,一些农民找到专家,请教农业种植方面的问题,而这些专家每次都会一针见血地找准症结,快速给出解决方案。有些时候大家一起走在田间地头,专家们随手指着一种农作物,就会根据其颜色、形状等状态,说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告诉大家怎么解决,怎么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等。大家从怀疑到震惊到信任再到佩服,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

 

 

 

基地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确保生态环境无污染。

 

“基地从来不用除草剂、农药和化肥。地里长出的杂草,全靠人工拔除,附近常常可以看到青蛙等小动物,可见这里生态特别好。农技专家每天都会到大棚里查看葡萄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方案,就像照顾孩子一样。”

 

 当小小的葡萄串挂满枝头时,在人工疏果环节,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又一次发生了“冲突”。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按照有机农业和高端农业的生产要求,为了确保每一颗葡萄都大小均匀、果肉饱满,对于“疏果”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疏掉的果子数量也远远大于传统农业。但是,被聘请来疏果的当地农民尽管已经接受了培训并掌握了技能,在实际操作却很多都不达标。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实在对长势那么好的果子下不了手:“我们想着,这些果子长得那么好,疏掉太可惜,不如就留着,还能多收获些。”

 

 面对乡亲们朴实的“好意”,农技专家哭笑不得,只得耐下心来讲道理,知道大家终于明白“有机农业”对“安全健康、外形色泽、气味口感、营养成分”等条件的全方位高标准要求后,才终于完全接受了这种“不求多、但求精”的生产工艺。

 

喜迎丰收 德昌农民开眼界

 

时间到了9月中旬,经过6个多月的精心呵护,德昌供港果蔬基地第一批葡萄大多已经套袋,很快就要成熟了。

 

看着沉甸甸的果实,巴洞镇前进村的农民们都忍不住开始算账了——投入那么大,种得那么辛苦,这葡萄到底能卖多少钱一斤。

 

“果园收购价每斤最低也会在60元以上。在终端市场的售价,香港那边现在大约是每斤360多元。”基地负责人很有耐心地介绍有机葡萄的价格,并且顺便给大家上了一堂关于“土地价值”的课。

 

以基地所占土地为例,过去这里主产水稻,收成最好的时候,每亩利润也就几百元。如果种植普通的大棚蔬菜,管理得较好而且市场行情也好的话,估计会有两三千元。但如今发展有机农业,首季葡萄就能获利几万元,如果品质达到最高,例如果肉内出现糖分结晶,最高甚至可达70万元。

 

这笔账可让德昌县的当地农民震惊不已——都说金土地金土地,这也要看土地是用来做什么。发展有机农业,确实可以让土地变金子。而且,还能保持环境、给消费者带去健康和美味,真是既为子孙后代谋福,又利己利人的大好事!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仅巴洞镇前进村周边的农民纷纷前来参观,其它较远的乡镇也有许多农民慕名而来,更有人找到村里的干部,询问能不能引荐他们进入基地打工学习。真是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真真实实见上一见。一时间,“供港果蔬基地”成为德昌县的热门话题。

 

 

为了减少对基地空气的污染,园区内禁止汽车出入,只能步行或乘坐电动观光车。

 

党政之为 农业升级已开篇

 

不到一年时间,德昌县供港果蔬基地的“经济”和“示范引领”双重效益已经显现。再回过头来看当初县委县政府为引进该项目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企业在选址和发展定位上做出的决定,有庆幸、有自豪、更有启示。

 

德昌县农牧局局长虎可且表示,在经历了规模化发展烤烟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技术普遍提升之后,德昌县的种植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如何带动农业发展再上台阶,构建一个全产业链、纯绿色化、多功能、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着力解决的新命题。但是,该县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大改革,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科技投入,在“精准扶贫”是发展第一要务的当前,仅靠自身力量显然严重不足。于是,德昌县决定寻找合作伙伴,以招大引强的方式寻找强援。

 

而这样的思路恰好与四川禹泰德集团公司在攀西地区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实际上,该企业已经在德昌县投资兴建了一个旅游度假酒店,一直希望能在攀西地区得到长足发展。“有机农业”是企业主营项目“现代农业”中的第一项,因为对发展环境有着很高要求,因此企业将选址目标放在了自然生态良好的四川凉山地区和贵州省。

 

据企业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李婷婷介绍,经过多方比选之后,负责选址的专家组在德昌县和贵州省的某地之间犹豫了。就在他们已经买好了再次飞往贵州的机票后,一直关注此项目的德昌县主要领导亲自致电企业负责人,真诚表达了合作意愿和考察邀请。于是,选址组临时改签机票来到德昌,并被德昌县优的优质生态及合作诚意所打动,很快做出了在巴洞镇投资实施项目一期工程的决定。

 

“应该说,德昌县委县政府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以此助推精准扶贫方面,是已经做了大量考察论证和科学布局的,与我们企业的发展理念基本一致。双方在项目合作上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在明确了一些操作层面的细节后,立刻就签约着手实施。”李婷婷在谈到该“有机农业”项目为何会选址德昌时,对县委、县政府在履行协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务实作风和工作效率大为称赞。

 

“无论是前期提供各种资料以及配合我们完善手续,还是项目确定后进行征地拆迁、提供政策支持等等,德昌县的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都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比如我们从考察选址到项目落地,只用了一周,整个征地拆迁工作,也只用了一周。这令我们一些外国专家都大为赞赏,当然更令我们企业感动。”

 

对此,县农牧局虎可且局长则认为完全是职责所在、不容懈怠。“有机农业项目在德昌实施,对于我们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的再次转型升级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最好的助推器。通过供港果蔬基地建设,以种植基地为核心区,必定能够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高端农业生产,吸收先进理念和技术,为德昌农业提档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这是大好事,我们肯定得全力以赴配合支持。”

 

据悉,项目投资方目前对于德昌县的有机农业发展非常满意,因为农技专家已经在基地即将成熟采摘的果实中,发现了有糖心结晶的“极品香印青提”。这让整个项目参与者都倍感振奋,也促使企业做出了加大投入、扩大规模的发展决定。

 

目前,企业正在快速推进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的实施。第二期占地265亩的阿月镇精品蔬菜基地已完成土地修复,正在实施建设基础设施;第三期占地约1500亩的波森蓝莓种植基地正在选址。此外,企业还在德昌县高速公路出口处打造一个80亩的集仓储、加工、交易、展示、研发、体验和管理为一体的花园式综合示范园区,而这一举措,更是有效将果蔬产业园、果蔬示范种植基地和文旅康养产业结合起来,有望通过供港农产品交易和产业优势,为德昌的旅游提供采购和体验的特色项目,打造一张新的德昌名片。

 

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前景,德昌“供港果蔬基地”项目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农业转型升级的大门。我们期待,透过这扇门,能有更多的凉山农民在“农博引领、农科示范、农服孵化、文旅融合创新”的发展示范中受到启迪,从而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图 余洋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敏

Copyright© 2018 四川省禹泰德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14003681号-1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