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首家供港果蔬产业园区建成 -打造攀西地区农业产业融合新标杆"-转载自新华社
凉山首家供港果蔬产业园区建成
打造攀西地区农业产业融合新标杆
品新德昌供港果蔬产业园
引进企业建基地、专家人才推技术、联农带农共致富……近年来,德昌县探索产前、产中、产后一体,生产、运输、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擦亮“供港”招牌,全力打造特色绿色农业,带动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果蔬菜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
3月1日,在G5京昆高速德昌出口南侧,一座现代化园区拔地而起, 1栋12层楼高的新型办公楼与3栋配套用房次第排开,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该县打造的攀西地区农业产业融合新标杆——品新德昌供港果蔬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80.59亩,投资3.2亿元,目前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工。
园区由分选加工及冻干生产线、农产品仓储物流、果蔬土壤检测中心、农业大数据平台、农资产品交易市场、供销“三农”服务中心、园区运营管理、农业科普研学基地等八大业态组成。这座以打造供港蔬菜为主体,结合创意农业和科技展示,形成集生产、交易、展示为一体的花园式现代产业园正朝气蓬勃地拔节生长。
走进园区一楼,工作人员正忙碌地调试攀西地区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德昌农产品进行入统管理,针对德昌特色农产品搭建种植监控、溯源管理等平台,提高农作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这里,和传统的交易模式不同之处,交易方坐在大厅内,通过电子大屏可以清楚了解到由数字交易中心整合的市场与产地信息,实现果蔬产销直接交易且有据可依,大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中部的德昌县,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腹地。全县自然条件优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素有“天然温室”和农业资源“聚宝盆”之称。 在此背景下,四川省禹泰德集团旗下子公司凉山州品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底,来到德昌县巴洞镇进行考察。
该公司长期致力于“有机农业”发展,在考察中,专程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地区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有机农业专家组成的考察队来到这里,对照有机农业选址标准,多批次检测了巴洞镇前进村的空气、水和土壤的安全标准,结果显示,这三大要素都完全符合要求。随即,品新农业公司和德昌县签订农业合作协议,提出建设供港果蔬基地,随即在巴洞镇流转土地种植小葱、葡萄等农产品。
2018年,从20亩试验田起步,品新农业公司开始了绿色、有机果蔬种植的探索之路。“基地引进国内外精致农业、设施农业技术及有机农业的发展技术和经验,从土壤改良、有机肥生产使用等各环节严格把控,打造符合香港有机认证中心标准的有机农产品,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安全。” 品新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最初,基地种植“香印青提”、“蓝宝石”等品种果蔬,一经上市,便打响知名度 。严格的生产和“体检”为德昌供港蔬菜贴上了品质与安全的“标签”,加之独特气候环境造就的病虫害少、口感脆甜等特点,使产自川西南内陆的“德昌果”在香港等地颇受欢迎。
随后,基地不断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示范带动绿色农业发展,创建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打造攀西地区农业发展的“绿色引擎”。2018年7月底,基地获得香港渔农业科技促进协会认定的供港果蔬先驱企业和香港有机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等相关荣誉。
加快整合果蔬产销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绿色农业
2019年,以获香港有机农业认证为契机,品新农业公司提出德昌供港果蔬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思路,项目以农业产业为基本依托,通过完善产业联动所需的清洗车间、加工车间、销售市场等配套设施,使供港果蔬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可通过聚集效应,有力推动物流、餐饮等产业发展,使得农村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能有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同年8月,德昌供港果蔬产业园破土动工。
2021年4月,德昌县农旅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省禹泰德集团两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成功混改。为公司更稳更快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基地到产业园,前端连接着种植户及农产品质量,确保一方资源的稳定供应,中端由企业把关,融合了加工、冷链、仓储等功能,这也是德昌县探索产前、产中、产后一体,生产、运输、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
近年来,德昌县充分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将果蔬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土地整村流转,规模化经营,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招商引资增活力、培育典型强筋骨,构建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果蔬优势产业带,推动农业品牌化、绿色化、优质化发展,更好推动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目前,德昌供港果蔬基地分布全县5个乡镇近2000亩土地,主要种植葡萄、石榴、枇杷、西瓜、蓝莓及蔬菜等。在联农带农方面,品新农业公司与巴洞镇前进村、麻栗镇光辉村、德州街道大坪村等3个合作社深度合作,切实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头作用,以种植基地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千余人,仅2023年,在种植基地务工群众达3万余工时,较稳定务工人员年均收入达2.4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