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农村环境高水平保护

2019-04-29

    导读:农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构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深层次难题。实践证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有效解决因土地利用碎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实际上,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优化的方式,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举措,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治理经验。 
    近年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协同并进的发展模式在江浙地区的环境治理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所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在特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在坚持“生态、保护、节约”三优先原则下,以资源整合和要素凝聚为手段,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那么,如何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笔者认为,应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村人口的生态化居住、农村土地的生态化经营以及农村产业的生态化转型,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关系密切 
    从具体实践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农村环境保护是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动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关乎农民福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土地是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的发生,与农村土地的开采、利用、规划及整治密切相关。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以“生态为基、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进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因此,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成为全民行动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退散进集”等土地整治项目,有利于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的整治作用,进而推进农村生态空间的优化。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抓手。农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构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深层次难题。实践证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有效解决因土地利用碎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首先,土地整治以“全域”为依托,打破了传统土地整治中行政壁垒的制约,最大程度降低了行政职能部门在环境治理中权责冲突、信息失真等问题,实现农村环境整治的集成性和系统性。 
    其次,“综合”的概念旨在形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工作格局,是将土地要素和生态要素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要素的整合和优化。 

    最后,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分散人口的聚居,而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和完备的环境设施,有助于在无形中培育村民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而通过主体性的培育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村环境高水平保护 
    根据“多规合一”的要求,在不减少农村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合理划定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推动土地整治向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转变,进而通过土地空间的整体性治理,实现城镇与乡村、自然与文化、资源与要素的高度融合。那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推动农村环境高水平保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路径实现。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村人口的生态化居住。土地整治有助于实现人口由分散向集聚的转变,人口的高度聚居节约了土地的利用空间,通过“村改居”工程,借助公共空间的治理模式,建造出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农村社区。 

    人口聚居的过程也是村社共同体重构的过程。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江苏省泗洪县调研时发现,土地综合整治后,当地政府在“村改居”的项目实施中注重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农村“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和“污水革命”,显著提升了乡容村貌。泗洪县的石集乡作为全国土地综合整治的先行者和示范性基地,其生态修复工程涉及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成为全国土地综合整治后农村居民生态化居住的典范。 
    同时,人口集中居住后,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农村社区内设置足够的垃圾箱,并配备专门的垃圾清理人员,通过定期对村民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土地的生态化经营。通过土地平整、沟壑填充、废旧宅基地复耕等方式,在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化经营。土地的生态化经营节约了土地生态修复的成本,种植大户或者农业合作社可借助现代化生态科技对耕地按照规范化的标准进行修复,提高了土地的生态承载力。 
    土地碎片化不仅导致耕地资源浪费、农业劳动力和机械的生产效率降低,还阻碍了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农业发展,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的土地生态化经营还体现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碎片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泗洪县上塘镇的种植大户对整治后的农地进行大面积的承包,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起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村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中需要坚持的理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培育并激活了乡村的生态资源,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农村通过积极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逐步把农业资源消耗强度降下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农村可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夯实生态产业发展势头。 
    同时,农村还可借助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建构出“土地综合整治+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以泗洪县城头乡姚台村为例,土地综合整治后,姚台村将稻渔果复合种养作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业,有效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 
    简言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农村土地的空间规划和使用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以生态产业为龙头的发展模式也最终促进了农村生态改善的良性循环。

Copyright© 2018 四川省禹泰德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14003681号-1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