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1+N”效应日益显现

2017-07-20

  记者从7月19日召开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会上获悉,自2008年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14个重大工程至今共完成投资555亿元,建设规模3280多万亩,新增耕地530多万亩。

  实践表明,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已经成为助推国家有关战略加快落地的重要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手段和国土资源部门履职担当的重要抓手,在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N”综合效应日益显现: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力推进“藏粮于地”战略落地。从目前进展情况看,14个重大工程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近2800万亩,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耕地质量平均提高约1个等级,亩均增产200斤左右,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助推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增添发展动力。各地把重大工程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探索推进定制化土地整治,为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重大工程惠及近百个贫困县,其中涉及国家级贫困县55个,共有650多万农民受益,年人均增收近700元。

  改善边疆地区发展条件,助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云南省在边境沿线连片实施重大工程,建成350多万亩高产稳产农田,人均拥有耕地由0.49亩提高到1亩多,解决了当地20多万群众“口粮田”问题,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兴边富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以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引导培育特色产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建成一大批集“生产+加工+科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加强农田环境整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许多地方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重大工程建设,通过综合实施坡耕地治理、盐碱地改良等措施,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田及农村生态环境。通过重大工程建设,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治理沙化、盐碱地6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多万亩,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提供了支撑。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在推进实践中,也探索形成了良性运作的工作机制:一是“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逐步得到完善。二是各地发挥重大工程平台作用,以中央和地方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主体,统筹整合农业、水利、交通以及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发挥了资金的规模效益。三是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天上飞、图上查、地上测”立体化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率。四是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了实效。延安治沟造地重大工程建设中,陕西省与相关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推广应用坡面植被恢复技术,形成基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治沟造地技术体系,为西北地区土地整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Copyright© 2018 四川省禹泰德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14003681号-1
成都网站建设:今网科技